顶点小说 > 贞观王侯 > 第19章难逆

第19章难逆


贞观四年,三月之初。

        天气渐暖,百姓忙于农耕,朝中的事也多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李世民批完奏折,心绪稍宁,今年没有像去年那样遭受雪灾,各地春耕也很顺利,边关也少有战事。

        最近还有很多隋朝时流离失所的百姓重新归乡,对大唐来说,人口即是国力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对于安置这些人,李世民有些犯难,这批人中多是正月时投降大唐的隋朝旧部,若就地安置,后面容易生出事端来,若找一处新地安置,现下也找不出合适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来人,召杜尚书和房尚书来政事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您是不是忘了,杜尚书正月时已经告病,在家中休养。”侍立一旁的人轻声提醒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克明病了?朕为什么不知道?”李世民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去年年关前,杜尚书便告病归家,想是陛下忙于国事,忘记了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世民好像回忆起来了,恍然道:“朕记起来了,不过蔡国公如此病重,为何没有人告知朕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又忘了,您让尚药局每五日上报一次蔡国公的病况,明日正是第五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朕之过失”李世民脸带疲惫,“备车马,朕要去蔡国公府探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遵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世民轻装简服,带着几个侍卫就出了宫门,一路朝杜如晦的府邸行去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蔡国公府内一片安静。

        亭子内李奇正襟危坐,在他对面,是愁眉不展的杜荷,他晌午就在这里了。他家与杜家没什么交情,他与杜荷却认识已久,算是他在长安为数不多的朋友。李奇觉得自己必须要来看看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还记得,杜如晦在贞观四年的五月后因病重辞世,当年读到这一段历史时,不胜唏嘘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李奇存了一点私心,想试一试能不能再改变一下历史,假如能让这位名相多活五年,说不定大唐能更快强盛起来。李奇本来想着只做自己想做的事,可贞观二年的那场蝗灾让他认清了自己。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“人与天斗,其力势孤“,他可以这样安慰自己:一千四百年后,人类还对这些束手无策,他只是个普通人,更没法子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李世民富有天下,但他也是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奇为什么不提醒呢?

        因为说了也没有用,除了有个心理准备,及时进行赈灾之外,也做不了别的,大概,及时这两个字还要先打上一个问号!

        灾难改变不了人的坚定,李世民的眼睛只会望向远方,而不是停留脚下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最后,李奇发现自己是血肉俱全的人,对那些悲惨与喜悦,对所处的这个人间的生与死,他做不到视若无睹,他终究也会在历史的兴衰荣辱中留下自己的足迹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他来了,不过现实是无情的,他来了也没有用,对这个府邸中逐渐逝去的生命力,李奇束手无策,一不懂医理,二不会法术,拿什么来改变!

        读史时,总想着能怎样怎样改变一个历史人物的命运,在命运脚跟前时,才知道自己的渺小。

        杜如晦的病不仅给李奇带来了挫败感,也让他开始担心起自己的亲人,李艺年岁也大了,在自己那个时代,四五十岁正是男人的壮年,但在人均寿命还不到三十的唐代,已可以算作人生暮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常年征战也落下了一身的病痛,虽是壮年,却已见衰老之状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阿母胡氏,还有东阳,自己的弟弟妹妹,也不知道哪一天就会突然离去……

        现在的李奇接受不了,未来的李奇也未必能看开。

        正出神,一阵脚步声打乱了李奇的思绪。

        抬头看向声音来处,是杜氏正向府外走去。

        杜夫人也招呼了李奇,李奇站起身来跟了上去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显然是去迎人的,而且来人应该是李世民吧。

        府外正是李世民,他直接进府,正遇上迎来的一行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一群人见到李世民,立刻行礼。

        李世民顾不上这些礼节,叫起众人后,道:“带朕前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杜夫人将李世民引入屋内。

        只见一人双眼紧闭,面色苍白,形容枯槁,静静地躺在床上,正是杜如晦。

        李世民脸色逐渐沉重起来,走到床前,望向杜如晦,轻声唤道:“克明!克明!”,病床上的人并无转醒的迹象。

        少时,众人移步隔壁的偏厅,李世民召来守候的御医,沉声问道:“蔡国公病体如何?朕要听实话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禀陛下,蔡国公病体日渐沉重,已有两日未进水米,若再无对策,恐时日无多矣!”一名御医额头冒汗,战战兢兢地回答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可有医治之法?”李世民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尚药局翻遍医典,此病虽多见,却无治愈之法。”御医回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李世民脸色更暗,显然听到这个结论,让他很不满意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李奇,你有什么办法?”李世民看着侍立一旁的李奇,开口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奇摇头,“小臣也无能为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朕知道了,传旨,调尚医局所有御医来蔡国公府,治不好蔡国公,朕便把你们都砍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饶命,臣等实在没有办法!陛下饶命啊!”求饶声此起彼伏。

        李世民不理会,淡淡地说道:“回宫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奇跟在李世民之后,也出了蔡国公府,他现在不想回王府。走了几步路后,想起了很久没去的长安城城墙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时还在那里给李世民吹了一番牛。

        登上城墙,这里依然可以俯视长安,如果是夜晚,所能看见的明亮也会比那晚多上很多。

        一阵脚步声缓缓传入耳中,李奇扭头望向声响来处,正是李世民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奇并未讶异,拱手施礼:“陛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李奇,来陪朕走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奇自是照办,两人沿着城墙,慢慢地走着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长安之火,比去年你我君臣夜话时多了许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奇平静回道:“陛下治国有方,不足为奇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世民望着城下,道:“可惜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奇知道他在可惜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昔年随我南征北战的将军和臣子们,都老了,确是如你所言,人生如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奇正想说话,李世民止住了他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朕知道,‘人之生老病死,皆由天定’,朕并非看不见这些,征战沙场十数年,生死之事只是寻常,只是有些感慨罢了。去年夜话,倒是你让朕十分惊讶,莫非世间真的存在仙人,能使人心智开悟,算无遗策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能有所开解就好,小臣还是只能说,世间没有仙人,若真有,对苍生之命坐视不管的仙人,不如没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世民脸色冷了下来,随即又挂上了哀伤,“太子之师,得另寻他人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日头渐低,李世民自回宫去,他还有很多政事需要处理,李奇也闷闷不乐地回了王府,李世民再次问了他仙人的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人心不可逆,可命运更难逆。

        次日,上朝结束后,李世民又传了一道旨意,让李奇陪着太子李承乾去给杜如晦送药。

        四月末,杜如晦之病愈来愈重,已几日未曾进食,清醒的时间也越来越少。

        上朝时李世民都要先听一遍尚药局的奏报,原本的五日一报现已改成了一日三报,朝中气氛也越来越肃穆。

        五月初六,噩耗终于还是到来,杜如晦病逝。

        太极宫,李世民坐在龙椅上,久久无言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贞观四年五月,杜如晦卒,太宗哭之甚恸,赠司空,追封莱国公,谥曰成,并手诏为制碑文,废朝三日,终始恩遇,未之有焉。六月,帝重整吏治,整肃军事,有约千人获罪,皆降谪充军,由是吏治愈清,军事严整,天下称道。


  (https://www.2mcnxs.com/html/book/23791/23791789/32209366.html)
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2mcnxs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2mcnxs.com